首页 进入首页 加入收藏
联系我们
在线留言
 
  景 观 风 水
 
依 山
傍 水
闹 市
宁 静
主门  后门  偏门  主景区  副景区  外围规划  后勤规划

  风水一词最早出于晋代郭璞的《葬经》:“气乘风则散,届水则止,古人聚之使不散,行之使有止,故谓之风水。”按照风水理论,出于“天人合一”、“天人感应”的目标,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一种和谐的关系,追求优美的、赏心悦目的自然和人为环境,理论认为,居住环境不仅要有良好的自然生态,也要有良好的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。本人经过总结,发现按照风水理论的理想选址,常包含以下几点的景观因素:
  1. 以主山、少祖山、祖山为基址背景和衬托,使山外有山,重峦叠嶂,形成多层次的立体轮廓线,增加了风景的深度感和距离感。
  2. 以河流、水池为基址前景,形成开阔平远的视野。隔水回望,有生动的波光水影,造成绚丽的画面。如中南大厦广场前的景观就是此例。
  3. 以案山、朝山为基址的对景、借景,形成基址前方远景的构图中心,使视线有所归宿。两重山峦,亦起到丰富风景层次感和深度感的作用。
  4. 以水口山为障景、为屏挡,使基址内外有所隔离,形成空间对比,使入基址后有豁然开朗、别有洞天的景观效果。
  5. 作为风水地形之补充的人工风水建筑物如宝塔、楼阁、牌坊、桥梁等,常以环境的标志物、控制点、视线焦点、构图中心、观赏对象或观赏点的姿态出现,均具有易识别性和观赏性。如南昌的滕王阁、武汉的黄鹤楼、杭州的六合塔等,也都是选点在“指点江山”的选景与赏景的最佳位置,说明风水物的设置与景观设计是统一考虑的。
  6. 多植林木,多植花果树,保护风水林,保护村头古树大树,形成郁郁葱葱的绿化地带和植被,不仅可以保持水土,调节温湿度,形成良好的小气候,而且可以形成鸟语花香、优美动人、风景如画的自然景观。
  7. 当山形水势有缺陷时,为了“化凶为吉”,通过修景、造景、添景等办法达到风景画面的完整和谐。有时用调整建筑出入口的朝向、街道平面的轴线方向等办法避开不愉快的景观或前景,以期获得视觉及心理上的平衡,这是消极的方法。而改变溪水河流的局部走向、改造地形、山上建风水塔、水上建风水桥、水中建风水墩等一类的措施,则为积极的办法,名为镇妖压邪,实际上都与修补风景缺陷及造景有关。
通过分析,我们可以看到,依照风水理论所构成的景观,常具有以下特点:

  1. 围合封闭的景观:群山环绕,自有洞天,形成远离人寰的世外桃源。这与中国道家的回归自然,佛家的出世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。
  2. 中轴对称的景观:以主山——基址——案山——朝山为纵轴;以左肩右肩的青龙、白虎山为两翼;以河流为横轴,形成左右对称的风景格局或非绝对对称的均衡格局。这与中国儒家的中庸之道及礼教观念有一定的联系。
  3. 富于层次感的景观:主山后的少祖山及祖山、鞍山外之朝山、左肩右肩的青龙白虎山之外的护山,均构成重峦叠嶂的风景层次,富有空间深度感,这种风水格局的追求,在景观上正符合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在山水画构图技法上所提倡的“平远、深远、高远”等风景意境和鸟瞰透视的画面效果。
  4. 富于曲线美、动态美的景观:笔架式起伏的山、金带式弯曲的水,均富有柔媚的曲折蜿蜒动态之美,打破了对称构图的严肃性,使风景画面更加流畅、生动、活泼。
  综上所述,透过玄学迷信的帷幕,我们可以看到,实质上作为一种环境设计的风水理论,在创造美好的居住环境方面,不仅十分注意与居住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生态环境质量问题,而且重视与视觉艺术有密切关系的景观质量问题。在这种环境设计中,景观设计功能与审美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。我们还可以看到,风水理论受到我国传统的儒、道、释诸家哲学以及我国传统的美学思想的深刻影响,是融合了中国文化的产物。我想,我们今天应以科学的态度,研究风水理论及其实践,去粗取精,去伪存真,审慎周密地考察自然环境,顺应自然,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,一定可以创造臻于天时地利人和诸吉皆备的良好的居住环境,以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。
注:
   1、祖山:基址背后山脉的起始山;
   2、少祖山:祖山之前的山;
   3、主山:少祖山之前、基址之后的主峰,又称来龙山;“
   4、青龙:基址之左的次峰或高岗;
   5、白虎::基址之右的次峰或高岗;
   6、护山:青龙或白虎外侧的山;
   7、案山:基址之前隔水的近山;
   8、朝山:基址之前隔水及案山的远山;
   9、水口山:水流去处左右两山,隔水成对峙状,往往处于基址的入口。

 
联系我们
 
  旺 地 风 水
办公风水  家居风水
商铺风水  厂区风水
楼盘风水  景观风水
  尊 贵 起 名
宝宝起名  个人改名
名人艺名  公司起名
商铺命名  楼盘命名
产品命名  景观命名
  浩 博 解 忧
婚姻咨询  学业咨询
健康咨询  财运咨询
事业咨询  项目咨询
择日咨询  综合咨询
  成 功 改 运
环境改运  居家改运
姓名改运  人际改运
蜀ICP备11000347号